经原的解释就很明白了:从生产者的角度说,并不是在任意价格下他们都愿意出售商品。
对于单个生产者来说,有三个需要注意的成本:
一个是边际(可变)成本MC,随着生产的商品数量增加,MC先小幅下降,然后不断上升
一个是平均可变成本AVC,是总可变成本除以数量;
一个是平均总成本ATC,是总成本(总可变成本+总固定成本)除以数量;
在竞争市场上,单个生产者是price taker,所以他们是根据市场价格P来决定自己的生产量,这个生产量应该是P=MC的地方,这时候他们的利润最大,那么P和MC的交点位置就决定了他们是否要出售商品。
在短期内,固定成本是沉没成本,这时候生产不生产取决于可变成本:
1. 如果P和MC的交点处,P>AVC,那么我生产这么多商品是有超额利润的,那我肯定卖,但是因为有超额利润,会有新的公司进入市场,结果是供给曲线右移,市场价格P下降,一直降到P=MC=AVC为止。
2. 如果P和MC的交点处,P<AVC,那么我生产这么多商品是亏损的,所以我就不生产了,但是我固定成本又不能改变,这种情况我们叫“停止经营”。停止经营后,供给曲线左移,市场价格P上升,如果因为各种因素P上升到P=MC=AVC,那我又会恢复经营(因为我的固定成本投入还在)
在长期内,固定成本其实也是可变的,这时候生产不生产取决于总成本:
1. 和上面的分析一样,如果P=MC>ATC,存在超额利润,肯定还会卖;
2. 如果P=MC<ATC,这时候会有亏损,这种情况我们叫“退出”,因为这时候我们会连固定成本一块儿放弃,把资金转去做别的事情。
所以当价格过低时,生产商品可能是亏损的,那自然就不生产了。
这个问题的答案是否定的。需求大于生产,未必能赚钱;反过来说,生产大于需求时,也未必不能赚钱。道理很简单:只有倒掉的企业,没有倒掉的行业。只要这个行业存在,总有做得好的笼头企业。如果你的企业能在这个行业里排在前面,那么,即使这个行业供大于求,你的企业也同样能赚钱。相反,如果你的企业什么竞争力也没有,那么即使这个行业供不应求,处于卖方市场,你的企业也未必能赚钱。
当然了,市场供求关系与企业的赢利,肯定也是关系很大的。举个例子,如果整个餐饮行业供不应求时,可能百分之八九十的的饭店都能赚钱,但也会有少部分饭店因为菜的口味差、价格高、服务不周到等因素而赚不到钱;当大家都去开饭店,市场严重供大于求的时候,可能仅有三分之一的饭店赚钱,三分之一的饭店保本,三分之一的饭店亏本了。
总之,进入一个行业,除了要考虑这个行业的供求关系,还要考虑你进入这个行业之后有什么独到之处,有什么竞争优势。知已知彼,才能更好地发展自己。
感谢楼主的提问!需求大于生产,生产方是对需求方有价值的,而价值相对物品的价格基本成正比的!只能说从宏观角度来看是对的!但是赚钱是由很多因素决定!所以要从微观因素来判断是否能够赚到钱!
只要有需求就能够赚钱
需要大于供给,说明目前的商品是稀缺的,将促使更多的企业从事商品生产,最终行业供需会进入平衡状态,或者沿着平衡点上下波动。
让自己的商品具有稀缺性
企业家采用差异化竞争的策略,使自己所生产的商品保持在一定时间段及区域内具有稀缺性,才可以赚到更多的钱。
赚不赚钱取决于你的成本和卖价
感谢楼主的提问,我是水谦幻er,一个以若为诸天神佛必为众生牛马为座右铭的自媒体人。社会需求大于社会生产时,如果能够您能够及时提供并满足种“大”需求的产品,您是一定能获得商业利润的。但这种社会需求大于社会生产的情况,不是随处都有,有了也不会永远存在,即使存在了也不是人人都能发现。
任何需求都有量的限制,也就是“量的有限限”,是指人类对同一种商品的需求量是有限的。人口数量的增加是有限的,所以商品需求的增加也会有一定的限度。这就决定了任何商品利润都会有量的限定。任何一种生产,只要不是垄断,就会出现“量的过剩陷阱”,如果经营者不能正确评估出消费者生产量的需求就会掉进“量的过剩陷阱”中。二是指时间的量。由于消费者需求数量有限,必然在时间上也是有限的。
需求大于生产,这个商品肯定的是有价值的,只是价值大与小而已,例如,像刚开始的小米手机,通过营销手段,让很多人知道了小米手机的好,但是却买不到,这就人为的造成需求大于生产,后来想要购买小米手机需要在网上抢购,满足部分需求,仍然保留部分需求,再到小米线下专卖店开得到处都是,想买的都可以买到。就是需求量的限制了。商品价值的大小决定了商品价格的高低,也就决定了商品利润的高低。这是我的个人观点,希望能够帮助到您。谢谢!
我们把需求分为3种:
1.基本需求,包括衣食住行繁衍,保证人类的基本生存。
2.成长需求,包括健康(包括身体与心理),教育,科研等。
3.过度需求,由于人类长期在的物质缺乏环境中的生存环境,导致人类基因包含了对物质占有,性,暴力等行为的过度需求。
基本需求与成长需求是有益于人类的生存与繁殖的,过度需求则是由于历史条件造成的。
人类社会最初处于生产力低下的时期,有3个特点:
即集体全部的生产力仍不能满足所有人的基本生存(整体的基本需求是远大于整体生产力)。
人类个体间的生产力没有明显的差异。
没有人类个体有明显的生产资料积累。
随着人类认知的进步,生产力也随之进步,出现了分工合作,有些个体积累了生产资料,个体间的生产力差距也越来越大。同时,以物易物的方式不太利于贸易,以国家信用为基础的货币开始产生。
在商业市场经济条件下,买卖关系是促进整个社会流通发展必不可少的环节。我们通常说小农经济是自给自足的一种经济形态,在小农经济环境下,大家的社会活动主要是为了满足自己的需求,在满足自需的基础上多余的东西才用来交换或者买卖。而市场经济下,大家生产出来的产品主要目的是用来交换买卖,通过买卖来体现商品的价值。
所以通俗意义上讲商品生产出来以后如果能够用于买卖的本身就有价值了,因为这里面有劳动投入了,所以具有了基本的劳动价值。而劳动价值通过价格得以体现。
对于供需来说为了能够实现经济健康良性的发展,供需应该保持在一个相对的动态平衡状态才是最理想的。供大于需时就会出现东西卖不出去的情况,当很多行业都出现这种情况则会出现通货紧缩,消费需求不足,整个经济体系的流通就会有问题。反之,在需求大于生产的情况下则会出现物价上涨的问题,很多行业都出现这种情况下则整个经济体系就会有通货膨胀的问题,钱不值钱且赚不到钱。
所以动态的良性平衡才是最好状态!
供不应求,导致物价上涨,但是产品的本身价值没变,只是市场供求关系变化,导致物价上涨。物以稀为贵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