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龄是一个时间的概念,心态是一个思维的概念,两者不能混为一谈,比如有句俗语:二十岁的老朽木,八十岁的常青树。从三个方面来看待这个问题:
第一,年龄不应成为改变的借口,拥抱现实才是王道。褚时健在74岁的高龄承包荒山种橙,开始二次创业,如今褚橙名满天下;现在78岁高龄的牟其中准备复业自己的南德集团,激情满满。
第二,改变的动力和阻力,动力小于阻力,那么改变就是空谈;动力大于阻力,改变指日可待。所以需要问自己为什么要改变?如果不改变会有什么坏处?
第三,突破思维固化的牢笼。长久积累的习惯导致固化的思维,所以保持开放的心态很重要,接纳新的工具和信息,适应社会变革。
每个上年纪的人都买一个智能手机,有组织地进行(手机操作培训)这一件事办完了,上年纪的人步伐也就快了,就像当年办扫盲班一样,以前不识字是文盲,今天不会使用智能手机同样是文盲,培训费用很低,产生的效益却很高
人一生不过就是,三阶段:成长阶段,奋斗阶段,安享晚年阶段。
一个有智慧的人,知道自己在不同阶段,持什么样的生活态度和观念,追求什么样生活质量,有所为,有所不为,有取有舍,收放自如,生活有滋有味。
人活的就是精,气,神。不同年龄阶段,观念要正确,理念要接底气,既不守旧,也不落伍。
老年人的观念正确与否 ,对安享晚年生活质量的意义重大。
总之,观念一新,遍地笑声!
上了年纪,一般情况下都是保守的,如果想要进取,前进。就要形成倒逼机制,不逼他是没有动力的。就拿我来说,手机原来还是用老年机,新式手机,不会用,也不学,为什么,始终认为他的功能就是打接电话,其他的没用。
后来玩股了,看到其他的人在手机上玩。于是就用新式手机了,一用上,才知道,这些就是一个移动的小电脑吗?举一反三,老年人就是保守的,原来的经验已经深入其中了,想改变必须有一个压力,才能进步的。
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但现实往往是力不从心!到了一定年龄,身心俱疲,心有余而力不足,观念可以更新,但行动力却跟不上!人生,就像是一场马拉松,谁都想跑到前面;落在后面的,你又能如何?不是你跟不上时代,而是时代抛弃了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