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 > 欧美的教育模式,是否适合与中国的教育体系?

欧美的教育模式,是否适合与中国的教育体系?

欧美的教育模式,是否适合与中国的教育体系?

1038人浏览
spider
相关栏目:交通
更新于 2023-05-31 03:12:17
共有10条回答
毅品语文
回答于 2020-06-01 09:54:14

这是我几年前写的一篇随笔,我觉得可以回答这个问题。

一直以来,我总是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教育的真理在哪里?郑金洲教授讲座中的一句话让我醍醐灌顶。他说:“真理往往处在两个极端之间的某个地方。”我的理解就是为人处世不能走极端,做学问搞研究不能走极端,做教育就更不能走极端,因为教育的真理也在两个极端之间。

先从我们的基础教育说起。基础教育必须关注基础,关注“双基”的训练和培养,可以说这是我们中小学教育的底线。因此,在中国,知识灌输式教育大行其道,应试教育铺天盖地。这种教育是以牺牲学生学习兴趣和创造能力为代价的,过重的课业负担和过度的训练也许就是我们至今培养不出杰出人才的“罪魁祸首”,也许就是钱学森老人家发出那振聋发聩、发人深省的“临终一问”的根源。于是,十年前我们提出了“快乐教育”的理念,结果是课堂热闹了,课业负担减轻了,可是孩子的基础却一塌糊涂。

让我们再把目光投向学生的德育教育。“严师出高徒”的思想并非空穴来风,它来源于我们五千年的传统教育文化。可是完全依靠体罚,摧残的不仅是学生的身体,更压抑他们的思想和灵魂。于是现在的德育又走向另一个极端,“杜绝体罚与变相体罚”的约束将教育惩戒束之高阁。莎士比亚说过:“表扬建立理想,批评建立道德。”没有批评和惩罚的教育是残缺的教育。骆东升局长的《访美札记》中的一个细节引人深思:一个小学生因犯错误而被罚站墙角——美国也有“体罚”。看来过度依赖惩罚和绝对没有惩罚都不是完整的教育。

那么,在极端应试和激进改革中间,在完全依赖惩罚和绝对杜绝惩戒中间,在继承传统和全盘西化中间,是否有一条更适合我们基础教育的路?答案当然是肯定的。我们的基础教育不仅要关注基础,还要面向未来,夯实基础是根本,培养能力是重点,发展思维是关键。做到这一点需要的不是“乱世需用重典”的极端认识,墨守成规和激进改革都不是最佳的出路。教育需要表扬和激励,同样需要符合学生身心特点的惩戒措施。

传统教育与西方开放和自由的教育各有其优势的一面,否定传统和全盘西化都不是最好的教育。记者采访一位华裔美国中学校长,让他谈谈中美基础教育孰优孰劣,他的回答道出了其中真谛:如果把中国和美国的基础教育结合起来,也许是最佳选择。顾泠沅教授说:“在中美两国教育之间,可能存在一个中间地带,双方可以基于各自的本土文化,相互借鉴,取长补短,用以改进本国的教育教学。寻找中间地带是一种智慧,一种不走极端而达到集大成的智慧。”这也正应了赵中建教授的观点——“立基点于本土,求视野于国际”。

我们的教育应该传承优秀的传统教育优势,同时以国际视野丰富我们的教育理念。我们培养的人才应该内外兼收,古今贯通,文理并蓄;我们的教育方法应该丰富而富有成效;我们的政策制定要基于深入的研究和深刻的认识基础之上。总而言之,要做到这些都需要我们走研究之路,在两个极端之间不断探索,就会使我们逐渐接近教育的真理,让我们一直走在接近真理的路上。

睿婕的育儿生活
回答于 2020-06-02 01:50:52

这个问题要一分为二的看待,有些事适合的,有些事不适合的,比如说他们的关于性教育方面的知识,我觉得涉猎过早。

孟法融先生
回答于 2020-06-01 10:08:55

1.欧美的教育模式分为两种:一种是大众教育,一种是精英教育。大众教育就是我们现在提倡的“快乐教育”,精英教育就是我们看到的“贵族教育”。

2.欧美的教育是通过“阶层”来分化的。一种是公立教育,比如按照学区来划分,你住在富人区你交的房产税的一部分就会进入你学区的教育系统,因此好学区的公立教育水平也很高。当然,贫民窟之类的就会很差,因为没钱。另一种是私立教育,这种主要看“钱”和“出身”,因为有钱你并不一定能进去,父母和孩子的社会能力和阶层都是要考察的因素。比如英国的哈罗公学。

3.总结一下:欧美的教育分为两种:大众教育和精英教育。大众教育里面也有“优秀学区”和“糟糕学区”,这一点是看你住在什么环境决定的。精英教育看的是钱和阶层。

4.将欧美的教育模式迁移到我国:大众教育对应着我们的“应试教育”,精英教育对应着我们的“超级名牌中学”和“国际私立高中”。但是你要知道,外国的大众教育真的是“快乐教育”,因为学不学习老师真的无能为力,全看你自己和周围的环境。我们前几年老是喜欢学习欧美的“快乐教育”,其实“快乐”是一种假象。真正能出头的孩子,学习都是“很苦”的。反而我们的应试教育让更多的孩子有机会实现“阶层跃迁”,因为足够明确,也足够简单,只拼成绩。

5.至于我国的高端教育,现在其实倒是和欧美很像。不想让孩子高考的精英家长,很多都按照国际模式培养孩子,“精英教育”模式基本接轨。

6.总结一下:外国的“大众教育”其实并不适合我国的国情,反倒是“应试教育”能给普通人更多机会。然而,我国的学区房制度也越来越趋近于这种教育模式,最近某些政策在打破学区房模式。再说一点,没有“快乐教育”一说,学习从本质上就是“逆人类的”,所谓的快乐是自己的感受,而不是学习本身就快乐。至于“精英教育”,已经和欧美差不多,因为我们的精英走的也是“贵族教育”模式。

fjwfn01
回答于 2020-06-01 21:48:07

改革开放以来,已有很多经验告诉我们,对于外国事物即不能全搬,对于国外先进的东西亦应结合国情,采取积极的吸收、包容态度,取长补短,完善自我。

空明山人
回答于 2020-06-01 16:03:41

科举才是中国传统的独特模式,现在从小学到博士后,都是舶来品。保持谦虚,提升科学素养,才是该时刻提醒自己的。

看教育EnsightEdu
回答于 2020-06-04 16:39:15

首先欧美和中国的教育模式从本质上来说是不同的,欧美教育体系会更关注学生的全方面发展,除去专业课学习,还有丰富的选修课程和多样化的兴趣体育等社团。中国的教育体系更偏应试化,模式化。但是目前国际教育迅速发展也推动着传统教育体系的改革。在近20年的国际教育发展历程中,从最初的国际课程全盘引入,到现在的中西教育体系融合显现出教育者想要培养真正有知识,有能力的年轻一代。

青春笑我狂
回答于 2020-06-01 10:38:35

你自己认为呢

春天的温度
回答于 2020-06-01 10:19:51

欧美的教育模式是否符合中国的教育体系?现在教育界在逐渐反省这个问题。

早些年,我们否定传统教育中扎实的基本功教学,而去推崇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的所谓快乐教育。

实际情况是,各地在“以生为本”的名义下,开展了花花绿绿的课堂改革,而学生的双基能力培养被弱化了。现在双基教学又被各地教育部门重视了,评价老师教学重点在学生的实际学习效果上,而不是以前的课堂表演上。

美国的基础教育,真正搞的是快乐教育吗?他们的公立学校确实如此,公立学校毕业的孩子很少能有考住大学的。而他们有钱人上的私立学校,却很重视孩子的勤学苦读。美国的教育是阶级固化的教育。穷人的孩子搞快乐教育,上完高中后很少有能考上好大学的,多数孩子直接参加工作。而精英阶层的孩子接受着良好的教育,高中毕业后能不断地继续深造。

多年以来各方面都讲改革。但改革的目的是为了越改越好,而不是为了改革而改革。教育改革也是如此。我们5000年的文明史,肯定有过人的教育经验,决不能轻易否定。欧美的教育肯定也有好的经验,我们可以有判断地去学习,但是绝不能一味地去模仿。

中国人应该有自己的文化自信。让我们所有的教育工作者,为了中国教育的发展,为了有特色的中国教育而一起努力吧!

纽村小猕
回答于 2020-06-02 11:50:27

教育的目标是什么?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的终极目的应该是向人传送生命的气息”,泰戈尔则说“培养学生面对一丛野菊花而怦然心动的情怀”。卢梭的论点是“教育即生长”。杜威进而阐释道:这意味着生长本身是目的,在生长的前头并没有额外的目的,比如将来适应社会、做出成就之类。

教育应使每个人的天性和与生俱来的能力得到健康生长,而不是强迫青少年接受外来的东西。比如说,智育是发展好奇心和独立思考的能力,而不是灌输知识;德育是鼓励崇高的精神追求,而不是灌输规范。教育应使受教育者在上学阶段就感受到学习是幸福而有意义的,并以此为幸福而有意义的一生创造良好的基础。教育的终极目标就是使人幸福。

美国的教育模式就是穷人放弃教育,富人精英教育。

美国高中顶级私立学校占美国高中的4%,是真正培养美国精英的学校,学费一年3万~4万美金,学生的父母必须有钱否则交不起学费。然后是名牌公立高中,基本全在富人区,因为公立高中是靠的是地方的房产税来支持的,那么富人区,房价就高,房产税自然也高,因此学校的经费就特别充足。富人区能收的房产税肯定多过中产阶级,中产阶级能收到的房产税又高于城市的贫民窟,教育的差别就产生了。

中国目前的教育体系和欧美的教育很很像,尤其是提倡快乐教育以后,有点细思极恐的感觉。

国家财政补贴教育,钱分到基层以后很大部分比例用来搞重点学校、重点班。这个重点的比例大概在5%,和美国的顶级私立学校比例差不多,也就是说财政的钱都倾斜给了这5%的重点学校。2010年清华、北大在陕西省招生,考上的学生98.9%来自于陕西省五所名牌重点高中。这就是为什么家长们一定要千方百计利用权力、利用金钱,用各种方法让自己的子女进入这些名校。有个说法叫三三制。1/3的学生是这些学校自己培养的“占坑班”的学生,这些凭成绩进来的占1/3;学区房(户籍标准)的学生占1/3;另外,靠领导批条子进来的“条子生”占1/3。所以你发现有2/3的学生是靠着金钱和权力进入名校的。

现在的教育改革慢慢打破的了学区房的区域不公,希望在将来可以有更多的措施来保证教育公平:比如教师轮岗,学校硬件标准化,全国一张卷一条线等等。

刘叔在武汉
回答于 2020-06-02 14:26:53

应该适合,只是中国明教育资源太不平均了,所以基本做不到

登录后才能进行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