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获得最佳奥斯卡的影片一定很深度,看一遍是理解不出什么很深奥的东西。
我只看了一遍,我的理解是,在那个60年代的时候,黑人处在水深火热之中,受到了很多不平等的待遇,甚至掌控不了自己的人生,他们却在努力改变人生。而我们还对现在的环境不满,抱怨,不思进取,不求上进,安逸惯了,就习惯了。
《绿皮书》首先名字不是特别讨喜,所以在中国受欢迎的程度并不是特别广泛。
这部电影看下来总体还是给我挺多感悟的,人生而平等?是吗?其实中国人因为历史的原因并没有很强的种族歧视问题,首先人种上大多数都是属于黄种人,最多就是民族不同,我们从小受到的教育也是56个民族相亲相爱是一家。
而美国则不同,尤其在九十年以前,美国可以说是世界上种族歧视最严重的国家,南部更甚。因为这有着根深蒂固的历史层面的原因,黑人在最早期是美国大陆从非洲抢来的作为奴隶的。在美洲大陆持续了几百年,所以历史原因源远流长,在他们内心根本没有把黑人当作人来看。直到美国独立战争结束黑人也只是在名誉上恢复了自由,其实黑人在美国的地位一直很低,不知道有没有看过《被解救的姜戈》,很压抑,但是这是真实的历史,或者只是真实历史的很小一部分。
所以人幸福不幸福与所处的时代关系真的无比巨大,整体社会环境不好你作为独立个体即使有再强的能力也很难有所建树,每个时代的侧重点都不一样。通过这个电影一方面了解到了那个时代的特点,同时也感慨我们生活在这个时代的幸运。只要你想,只要你敢想,你都可以去做,没有歧视,没有天然障碍。
《绿皮书》上映已经有一段时间了,围绕这部影片的话题与谈资仍然余波荡漾。关于启发,“我们”这个词其实应该包括观众与制片方。
对于观众的启发,小编认为有两个主要方面:
其一,就是知识确实能改变命运(至少在影片里是如此)。在所有迈向成功的道路中,学习知识是最有可能获得回报的捷径之一。影片中的黑人雇主,如果没有从小严苛的钢琴训练,日后就成为不了享有盛誉的钢琴家,也就不可能雇佣白人司机,当然也不可能发生后来的故事。正是钢琴弹奏知识的培养让他拥有了今天的地位与成功。
其二,就是尊严的获得从来不是靠施舍,完全是靠自己的过人之处挣来的。影片中,当黑人钢琴家与白人司机被警察关在一起时,白人司机要钢琴家服软,可钢琴家却把电话打到了美国总统那里,结果正是他的名气为他和同伴挽回了尊严,被警察乖乖释放。
而对于国内的电影制作方来说,《绿皮书》的获奖和热映同样具有积极的指导性作用。
那就是对人类普世价值的关注,永远是电影制作方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源泉。只要剧本足够吸引人,导、演及后期制作足够用心,这种不靠炫目的特效,只靠情节抓人的影片一样拥有属于它的观众与舞台。
男人之间的友谊一种提现;绿皮书真的是一部好电影,看完让人很受启发,真的是很有意义的一部佳片;我们缺少这样的影片,其实我们现在社会中仍然存在这歧视。地域之间人和人之间,有自满自大的 有骄傲的 有高高在上的等等;形色各异的人群
我们缺少故事主人公这种精神;即使黑人在高高在上司机在怎么邋遢;他们依然彼此互相帮助互相成长。这种友谊在现在但社会中很少有,当然东西方人的处事方式跟我们也不一样。其实很多时候我们应该向他们学习那种独立思考 和做事方式的,比如:西方从不接受小恩小惠 而且为人厚道,我们大多是无道德底线 价值观混乱人和人之间勾心斗角;
有没有思考过这种现象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 下一篇:怎么评价996工作制?
- 上一篇:蚯蚓粪加沙土可以养什么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