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 > “儒家”与“诸子百家”对立吗?为何历史上“尊儒”要“罢黜百家”?

“儒家”与“诸子百家”对立吗?为何历史上“尊儒”要“罢黜百家”?

问题补充: 尊儒的同时能否不罢黜百家,给诸子百家一席位子?

1036人浏览
spider
相关栏目:交通
更新于 2023-05-31 20:48:15
共有16条回答
秋光柔风洒金玉
回答于 2019-05-14 12:03:43

诸子百家,各有长短及独到之处,儒学也是百家之中的一员。在历史的长河中,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共同谱写着历史文化的精髓与发展。但所不同的是,他们都是历代帝王在治国理政上的工具和牺牲品。敬汝为尊,弃汝为耻 ,这就是历史。

純樸忠義
回答于 2019-05-15 06:23:51

不可,哪家都有其长处,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必竞它是中华传统文化,如真的罢黜百家毁掉传统文化,这个民族是危险的。

心道丶元琴1998
回答于 2019-05-14 12:48:52

为何独尊儒术,又为何有人对此很不满?

举个大家熟悉的事例来说明,或许更能让人理解!比如现在的手机,生产商有华为、三星、小米丶欧柏丶联想丶步步高、美图、锤子、诺基亚丶苹果公司等众多手机生产供应商,有一段时间,大家"独尊"苹果公司生产的"爱疯",那么,是为什么呢?是因为苹果公司"强迫"大家使用它吗?当然不是!

当大家独尊"爱疯"的时候,其它手机生产商是否很高兴并热情支持呢?也不是,它们有的开始寻找"爱疯"的弱点,并加以广而告之,有的大力宣传自已生产的手机有何独到之处,比如有的手机生产商宣传自已的手机更耐"摔",其它公司更多的是向"苹果"公司学习,吸收其优点,再加以改进,然后整合到目己的产品之中,使自已的产品更优秀,使消费者更愿意接受!

如果只是一味指责苹果公司过于"霸道",抢了太多市场份额,而自已不思进取,不虚心向优秀者学习,那么,这样抱残守缺,怨天忧人的公司,敢问大家:值得同情吗?


老齐
回答于 2019-05-15 04:12:15

肯定对立,要不怎么会焚书坑儒呢!

意识形态(思想)要统一。

独尊儒术,罢黜百家是秦国一统天下的基础。

我的底线是诚信
回答于 2019-05-14 11:20:17

不是百家与他们儒家对立,而是儒家容不下百家。

因为儒家是自私自利的,否则,就不会有儒生董仲舒,怂恿汉武帝刘彻那么做了,他们惧怕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他们可以利用帝王的权力,大搞愚民政策。

但是,儒术愚弄不了其他各家。

所以才必须扼制百家,使儒教一家独秀。

后才有儒家的儒生们,将儒教神话成了儒术,乃至强奸民意,将儒术奉为圭臬。

更可恨的是,现今又要死灰复燃的,欲强行将儒术推为所谓的 “国学” ! 从新愚弄老百姓。

必须要继承\"五四运动\" 砸烂孔家店。

家美九
回答于 2019-05-14 20:11:29

不对立,只是为争名气。

拉你小手1314
回答于 2019-05-14 21:39:29

我从不独尊儒家,废黜百家乃出自统治阶层需要,本质上是违背人性的。道家修道(方法)、儒家修身(礼仪)、释家修心(修养)。既然是修身,那就存有许多糟粕的繁文礼节,例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哪有人性可言?这样的修身不就为了统治层方便吗?当然也有好的一面,例三徙教、过庭语,那是育人方面富有哲理而已。一个社会代表着一阶段文明,而一阶段文明是否璀璨绝不是建立在一枝独秀而繁荣,一定是百花争鸣而流传千古。所以我只记住诸子百家的春秋,而浑然不为所觉的儒家(个人爱好)。

读一世界
回答于 2020-04-13 14:32:33

第一部分

  •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大变革时期,更是思想文化上的一个黄金时代。社会各方面均处于一种骚动、不安的状态。“高岸为谷,深谷为陵”的变动打破了传统的生活和观念,人们不禁陷入迷茫,需要对数不清的问题进行回答,对社会历史进行重新认识。

  • 为了稳固各自的统治,各诸侯国厉行变革,广为延揽人才,以便为自己的统治寻求理论上的指导。在这种政治多元竞争的情势下,比较多的政治空隙为“士人”提供了广阔的用武之地,他们可以自由驰骋,“朝秦暮楚”。

  • 为了“干世主”,这些士人著书立说,相互辩难,把思维的触角伸到了各个领域,上论天,下论地,中论万物人事,纵论古今,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 所谓“百家”是指思想流派之多。由于阶级、阶层、政治倾向以及思维方式的影响,思想家们理所当然地分为不同的流派,因之人们把流派称之为“家”。
  • 习惯上的“诸子百家”,当时主要有儒家、墨家、法家、道家、阴阳家、名家、纵横家、杂家、农家、小说家等。百家争鸣既是理想的冲突,更是智慧的交流,它促进了人们的认识向某一方面或某一领域的重点进军,每个人掌握知识的百科性又促进了对事物的综合考察与深入分析。
  • 可以说这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积累和智慧结晶,是中华民族文化成熟的标志。在以后长达2000多年的封建社会历史长河中,各式各样的思想差不多都可以从战国诸子中找到原形或雏形。
  • 战国之际,孔子创立的儒家学派在当时号称一大“显学”,但是战国诸子学的崛起,不仅是“各以其道相胜”,而且对孔学构成了共同的挑战。
  • 在战国诸子多维视野中,从同一个孔子那里,墨子看见无用的奢淫,《庄子》看见大盗的祸首,盗跖看见道德的伪善,圣徒们看见人性的光辉,法家人物看见社会的毒素。
  • 因而,各家思想有破有立,他们之间既有激烈的辩难争执,又有吸纳交融之处。

第二部分

下面我们就来具体谈谈儒家与其他各家(主要是墨、道、法三家)处在怎样一种理论上的挑战与应战关系之中的。

首先对儒学构成挑战的是杨朱与墨翟。
  • 战国早期,“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天下之言不归杨则归墨”(《孟子·滕文公下》)。杨朱倡导一种“拔一毛以利天下而不为”(同上)的“为我”思想;墨子则从“学儒者之业,受孔子之术”(《淮南子·要略训》)而走向儒学的对立面并创立了墨学。

  • 杨朱提倡“为我”,自然对儒家的君臣伦常主义构成了威胁;而墨子则从“兼相爱、交相利”的观点非议儒者的“亲亲有术,尊贤有等”原则,更站在简易实用的立场上极力批评儒家的“繁饰礼乐”,“惰于作务”及厚葬主张,《墨子》书中有《非儒》《非乐》诸篇专门批评孔儒。

  • 对于杨、墨的挑战,孟子给予了正面的回击,而且他特别以排击杨朱“为我”、墨翟“兼爱”之说为圣徒的内在使命。孟子说:“圣王不作,诸侯放恣,处士横议,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天下之言不归杨,则归墨。杨氏为我,是无君也;墨氏兼爱,是无父也。无父无君,是禽兽也……杨墨之道不息,孔子之道不著,是邪说诬民,充塞仁义也……能言距杨墨者,圣人之徒也。”(《孟子,滕文公下》)

  • 儒墨在战国号称两大显学,尽管它们彼此之间似乎水火不容,但是,墨子讲“兼爱”与儒家阐扬的仁爱之旨实有诸多贯通之处,如他们所讲的爱人都是基于一种理智或明智的自爱的动机。孟子曰:“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离娄下》)
  • 墨子亦有言:“夫爱人者,人必从而爱之;利人者,人必从而利之。恶人者,人必从而恶之;害人者,人必从而害之。”(《墨子·兼爱中》)
  • 另外,他们在法先王的问题上更表现出了一致性,都不遗余力地推崇尧舜,还有禹、汤、文、武。推崇尧舜,肇始于孔子,而孟子更是“言必称尧舜”。墨子在这方面也不甘落后,他说:“万事莫贵于义……凡言,凡动,合于三代圣王尧舜禹汤文武者为之。”(《墨子·贵义》)正因如此,法家和庄学便往往将称述尧舜的“儒墨”连称,同时予以掊击。

其次,《庄子》一书的作者虽对孔子的态度有时比较温和,但在对孔儒实施口诛笔伐时也最是辛辣无遗。

  • 这里,我们仅谈一谈《庄子·天运》篇的作者对孔子的批评。孔子不是汲汲于标举仁义而恢复周礼吗,那么,在《庄子·天运》篇的作者看来,“丘治《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经……以奸(音干,借为“迂”,进)者七十二君,论先王之道而明周召之迹,一君无所钩用”,孔子不遇治世之君,这实在是一大幸事!

  • 《天运》篇作者认为,《六经》只是“先王之陈迹”,仁义也不过是“先王之蘧庐(旅舍)”,礼义法度当“应时而变”,三皇五帝的礼义法度也正是贵在能使天下得到治理。

  • 古今之不同犹如水和陆,周与鲁之异亦如船与车,而孔子企求将周朝的制度推行于鲁国,正像把船推到陆地上行走;古今之不同亦犹猿猴异于周公,现在让猿猴穿上周公的礼服,它一定咬破撕裂,以至脱光而后快。一言以蔽之,孔子主张“复古”即恢复周礼,无异于“东施效颦”。

最后,法家与儒家也是势不两立的。

  • 儒家以善恶来界定人性,法家则认为人性好利;

  • 孔儒认为理想的“有道之世”存在于过去的时代,法家则认为“世异则事异”而站稳“当今”时代的立场;

  • 儒家主张任贤以推行“德政”“礼治”,法家则倡言庸主“法治”足矣。正当孟子退而潜心著述,“序《诗》《书》,述仲尼之意”的时候,商鞅却正在秦国掀起了一场埋葬儒学的社会改革运动,即“商君教秦孝公……燔《诗》《书》而明法令”(《韩非子·和氏》)。

  • 后有韩非认为“儒以文乱法”,为社会之蠹首,属“奸伪无益之民”,从而劝人主首加铲除。

  • 面对诸子的挑战与批评,荀子曾对诸子学(包括道家、法家、墨家、名家等)进行了全面的反击,其所著《非十二子》与《解蔽》之文,指斥十二子之说“足以欺惑愚众”,或各“蔽于一曲,而暗于大理”;
  • 唯孔子“仁知且不蔽”,“故德与周公齐,名与三王并”;并认为“上则法舜禹之制,下则法仲尼子弓之义,以务息十二子之说”,正是当今仁人之要务。荀子还具体反驳了墨子的“非乐”“节用”观,驳斥秦昭王“儒无益于人之国”的观点(《荀子·儒效》),批评庄子“蔽于天而不知人”(《荀子·解蔽》)等。
  • 但是,荀子在弘扬孔子之道的同时,也批判地吸收了诸子百家的思想,特别是他讲的礼即是熔儒家的礼与法家的法为一炉。

第三部分

  • 总之,在战国“百家争鸣”的时代,儒家与其他各家既有分又有合,尤其是他们在政治上(庄子是个例外)大多都鼓吹君主专制,为统治者提供了各式各样相反而又相成的可供选择的治国方案和统治术,以增强统治阶级的政治应变能力。

  • 因此,他们表面上看似势不两立,其实在为君主专制主义创建理论上,却是走在同一条道路上的同志!

水积不厚则负舟无力
回答于 2019-05-14 11:18:46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本身就是一个意思,并非儒家和百家是对立,而是从官方层面上要用儒家的理念儒家的价值观去作为国家的主流思想,但是罢黜并非全面禁止,尤其在民间更是不禁止,这就像今天一样国家层面的主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但是在社会上国家也没有禁止马克思主义以外的所以思想。古人也是如此罢黜只是不用而不是一帮子打死,受西方文化一神教思想的影响很多人认为罢黜百家就等于把儒家以外的所有思想都打死了,那是不对的也并非中国古代历史史实。

wanggene
回答于 2019-05-15 16:10:08

罢黜百家是搞学术独裁,要不得!儒释道并存的千年现实证明,哲学应该是兼收并蓄的。

贵州周登超
回答于 2019-05-14 11:56:36

有的读了一点儒家学说,国人就命名是专家,教授,他们指的儒,是有文才的人都是儒,如有人说儒家的三纲是愚民统治,这些专家,教授就说你反儒,立意错误。要象老子,马克思,毛泽东是为全人类的服务理念才受爱好和平的人类拥护。

终结者5
回答于 2019-05-14 11:18:06

世界本来就是你我共存,万物万象,每个人都产生自己的观点,每一个思想观点形成一个方向,发展到极致都是了不起的。与霸权勾结堵住其它路唯留自己一条,把有利于统治者统治的方向做到极致,让多元多彩的世界变的单一,事实证明只有自己一条道,不能从其它方丈找到变通之法,多数会走向穷途末路。

昆仑奴王富贵
回答于 2019-05-14 11:37:43

还记得我们的政治教科书的内容吗?反复对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进行讨论,进行思维固化。为什么?就一马列内容都有这么多思想路线之争,影响着大国的各项政策的思想统一性。

那如果百家争鸣会怎么样?今天一个大臣用道家思想立法,明天地方官用儒家思想理由抗拒执行。于是,国家很难保证大一统下国家大策的推行。

整天胡思乱想的人是行动力欠缺的,整天百家争鸣的国家是难以一统的。波黑战争,就是信仰了不同宗教的同一民族分裂出来的民族的内争。可见一个国家有一个统一的思想的重要性。

放今天,一个国家的意识形态不统一,很容易就出问题。所以…

南极369
回答于 2019-05-14 11:58:24

中医是中华其它文明都远远不能相比的,是天地之别。中医都被整死了,还有什么。

凌战天
回答于 2019-05-14 11:28:15

红松与森林对立吗?如果地球只有人,而没千奇百怪的动物,好还是不好?人才有复杂的思想活动,为什么还要与万物共存?可能是因为单一的没多少生命力。所以没高没低,都该存在。

人们在历史上做的偏重,那是当年的历史局限。现在,人们的认识该更上一层才对,包容性应该更大才对。

狼159910324
回答于 2019-05-14 12:05:23

你的问题有两个:

1、诸子百家中包含儒家,儒家不代表诸子百家。

2、罢黜百家是西汉董仲舒提出来的,其目的是为朝廷筛选统治国家的理论。选中一个就得打压其它的,这是必然。

登录后才能进行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