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础理论,人体经络学图谱,中药学,中草药大全。伤寒论,本草纲目
两个选择,如果有一定古文基础,那就看中医经典名著,熟读。或者选择中医专业的基础课程书籍。
两个选择,如果有一定古文基础,那就看中医经典名著,熟读。或者选择中医专业的基础课程书籍。
谢谢邀请,想研究中医可以从哪几本书看。
首先,中医博大精深,里面蕴含了古人博大的智慧以及对于人体结构的独到见解。我认为想要研究中医,可以从黄帝内经这本书下手,如果能了解通读黄帝内经,那么中医所蕴含的大智慧也是可以了解的。
黄帝内经是由黄帝当时问道诸多的得道之人,而写下对于人体构造以及如何延年益寿的一些具体的方法。人身有五脏,肾肝脾心肺对应五行水木土火金,对应天地四季春夏长夏秋冬,理解了五行相生相克的原理也就能读懂人身的奥秘,以及如何在不同时候调养人身以达到延年益寿的道理。黄帝内经中多有提及这些方法,以及对于人身诸多窍门,以及人身体内部气的运行的一些具体方法。那么你理解了黄帝内经自然也能理解中医,中医就讲气以及身体窍门的拥堵的一些具体处理方法。
中医的智慧博大精深,古圣的智慧也是现代许多人所不能及的,我们应该去熟读并理解一些有关中医的古书,那是我们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大智慧,这样我们才可以使中医发扬光大。
中医基础学,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中医内科外科学,黄帝内经
第一部,《黄帝内经》。
学中医要从中学的本源开始学习。《黄帝内经》素问。《伤寒论》。《金贵要略》。《温病条辨》。基础最重要,有了好的基础才能学好中医。
针灸大成可以学习奇经八脉和配穴,黄帝内经可以学顺应时节作息及人的病理起因,神龙本草可以了解药物的特性及十八畏十九反,伤寒论可以诊断病情进化情况,金贵方可以对症加减出方,中医不难,但要心无旁骛的学习。有空还可以看看难经,四诊合一八钢辩证,生活营养等等,认真学习三到五年还是帮助自己和家人可以预防很多疾病的,但也不排除一些陈年老疾或是外界感染引起突发情况,这时如果自己所用知识不足以对付还得要相信医院和西医。
中医入门书籍!
那只能先看《易经》必读。完全读懂了再看《黄帝内经》。这样才能与古人有共同的认识。只有这样才能把知识结构、思维模式、哲学观念、思想体系等与古人在同一个角度去领悟古人留下来的医书。如果用当代人的知识结构、思维模式、哲学观念、思想体系去读中医的医书,别说想获得中医的精髓,成为一代名医,恐怕就连《温病条辨》《神农本草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等之类的书连看都看不懂。看得半懂不懂的出来,做个庸医,中医的名声都将被辱没。
所以就先看《易经》吧。如果《易经》都读不下来,干脆就放弃学中医。
大学教材中医基础理论。
然后看完倪海厦的人纪系列,反复看五遍。都是视频,网上有。反复看,记笔记,该背过的一定背熟。比如全身经络循行和全部穴位及属性。不要听人说只记忆重要穴位,其实都重要。
再看四大经典:内经,神农本草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搞熟,背熟。
然后找个靠谱的师父跟着吧!中医的精髓是师承,现在中医院校批量加工的学生大多数都是残次品。
如果你再加上亲自修炼的话,能亲身体悟,你的进步会更加突飞猛进。
先从中医基础学开始
在中医零基础的时候,切记不要买什么健康保健这样的书,当然了,除非你不想学好中医,我的经验告诉我,这样只会浪费时间。说实话,我家里还有很多这样的书,当你学到一定程度之后,发觉这些都只是简单的道理而已!...
2/5
1,背药性,药是中医克敌制胜的法宝!想想都能知道,不懂药性,那你就什么武器都没有,还怎么克敌如何致胜?特别是在有一定的中医基础后,开药方的时候就会为了不知道用什么药好而发愁...所以药性必须背,要烂熟于心,能够信手拈来。当然,刚刚接触中医的朋友都知道,自学太难了,根本看不懂,记不下,所以我推荐大家背《药性赋》和《药性歌括》,只要肯用心,一个月,就能完全记牢。这个时候结合看老五版中药学。
3/5
当然,背药性是枯燥的,所以可以和中医基础理论和中医诊断学或者方剂学岔开看,如此坚持三个月左右,就学习《伤寒论》。我学习的主要有两本,一本是原文,一本是老五版的伤寒论讲义,对于伤寒论,必须熟读,会背。伤寒论的好处太多了,包含的哲理是没有读过的人所不知道的,被誉为四大经典之一,流传千年,就对其的注解之多可想而知,好处我现在就不一一罗列了。
4/5
其次就是金匮和温病了,这个必须熟读的。之后就是内经了。其实在学了这些书之后,我都已经能慢慢开方治病了,就是境界不高而已。如此学习,坚持两年。
5/5
读书之后就是实践!我的经历告诉我,现在开大处方的中医太多,如果你遇到方子一般在十三味中药,价钱不贵的中医的时候,你不要放过,悄悄的,用心的跟他学习,因为他就是一个合格的好中医。而且会让你受益匪浅...现在,把钱看太重的医生太多了...
1、《中医基础理论》
2、《伤寒杂病论》
3、《黄帝内经》
4、《本草纲目》
5、《脾胃论》
6、《丹溪心法》等等
中医基础理论
本草纲目
看来你应该是对中医感兴趣,想了解下中医。但是没有基础学中医,建议还是从教材开始,第一步肯定是学习中医基础理论,接着就是中医诊断学。然后再去挑选自己感兴趣的方向去选择书本。
希望能给你提供一些参考。
第一本,推荐秦伯未的《中医入门》,是大家作品,又通俗易懂。零基础入门之选。
然后再读这六本:《药性赋》,旧题金李东垣著。《汤头歌诀》,清代汪昂撰。《濒湖脉学》,明代李时珍撰。《医学三字经》,清代陈念祖撰。《医学心悟》,清代程国彭撰。《医门法律》,清代喻昌撰。
再然后是四大经典:《内经》、《难经》、《神农本草经》、《伤寒杂病论》。
先从中医基础理论学起,然后依次是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内科学、外科学、妇科学、儿科学。
同时,看四部经典,《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条辨》。
有余力再看看推拿学、针灸学。
要学中医首先得有文化。有古文阅读理解基础。有很好的国学儒学基础是最好的。如此学习起来就容易了。还是从内经,难经,本经,伤寒杂病论开始,多读细体会,生活中多留心听着观察与所学相印证,会发现很多情况俱是医经中所描绘的症候。自会坚定信心跨入中医之门槛。怪今之医不从经典,不曾留心医学反被众多不明所以的所谓医书所误繁复不知所从。
中医药学高级丛书系列,总共20几本,你全部把它买下来,大概也就2000来块钱,这套中医书籍他的知识面最宽广,基本上就没有短板。看下面的图片样子,就是这套书。你如果能把这些全部都给啃下来,然后还想要再去看一些名家的专著,估计这套书要把它看完,就得好几年。
1:中药学(上下二册)
2:中药药理学
3:中药炮制学
4:方剂学(上下二册)
5:中医妇产科学(上下二册)
6:中医诊断学
7:中医急诊学
8:中医基础理论
9:中医内科学
10:中医外科学
11:中医儿科学
12:中医眼科学
13:中医耳鼻咽喉口腔科学
14:骨伤科学
15:内经
16:伤寒论
17:金匮要略
18:温病学
19:针灸治疗学
20:针灸学
21:医古文
你可买一套中医学院教材。一般是五大院校主编的,
如你古文基础好,可加上古代经典名作,
黄帝内经素问,伤寒論,针灸大成,本草等书。
易经,道德经,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伤寒注,金匮要略等必看书。
学习中医必须从基础学起,建议卖几夲古代医书熟读並背诵。\u003c医学三字经\u003e、\u003c药性赋\u003e、\u003c濒湖脉诀\u003e、\u003c汤头歌诀\u003e,与此同时,再买一本\u003c中医学基础理论\u003e(大中专教材均可)。先把这些基础知识学好,然后找个中医师跟师学习,一边学习,一边根据老师意见,再学习\u003c伤寒论\u003e、\u003c金匮要略\u003e等古典医著。
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儿科学、针灸学等 具体楼主可以问下一些培训机构 比如盛益华通。。
网上都在传,古有张仲景,今有钟南山,两位都是明,名人,张仲景明人,钟南山也是名人,不管什么名,我们国人要的能立杆见影效果,而不是为了争名而伤害国人,总指挥是掌舵手,方向不能错,你试了半个月不见效果,去问问古人吧,古人也是有血的教训走过来的,自已为事的抱佛脚,建团队来做研究老鼠药,伤害国人,方向是错了。你们为什么就不能相信古人,古明人的大青龙汤试试能立杆见影的效果,国医专家,还认为自已很博学,很有才,把经方的七位药,加到二十一位,大大的去分散药性,乱枪打鸟,国人的灾难,你没有那个层次,达不到医圣的高度,你又读不懂《伤寒论》你不懂药性,就随便改动经方,根本不是经方没有用,是你不会用,你自认为很博学,好心,国人们等不起,更伤不起,亲爱的专家不要为了立名而伤失了良心,攻不及过,效仿古人吧,请不要在去抱佛脚了,国人等不起,
黄帝内经看一看比较好,最重要先学会“做人”,以人为本
黄帝内经
伤寒论
本草纲目
黄帝内经
问老中医啊
黄帝内经
我是先学《针灸学》、再《黄帝内经》、《神农本草、》丶《伤寒杂病论》、《金匮要略》。个人认为找个好老师才是最重要的。
那么最好先看唐云的《走近中医》和刘力红的《思考中医》这两本书。可以帮你建立初步的中医印象。 接下来,如果有能力,应当直接看古籍。不要去看现代的中医教材,一般看了你也不会用。而古籍中也不要先读《黄帝内经》和《伤寒论》之类的,没有一点基础,读了脑子也是糊涂的。 读古籍从黄元御的《四圣心源》开始,因为他的书是逻辑性最好的,一看就明白。然后再读他的《长沙药解》建立初步的中药理论。黄元御的书现在没有单卖的,书店里都是黄元御全书。黄元御擅长五行理论。 在下来读《郑钦安医书阐释》。这本书其实是郑钦安的三部医书的合订本,由唐步祺阐释。郑钦安擅长阴阳理论模型。读到这里一般的病你基本都可以自己解决了。 往下就要继续读黄元御的《伤寒悬解》和《金匮悬解》,作为一个提高。这两本书在黄元御全书中有。 这时,你可以看看《黄帝内经》了,很多东西一看,你就会明白。至于《伤寒论》在《郑钦安医书阐释》和黄元御全书中,他们二位都为其作过注,看着更方便些。直接读无注的原本,对初学者肯定不行。 到此,你的中医水平肯定比外面很多中医师都高。
可以先看看一些视频,学一些基础知识后,听老中医们的建议去选合适的书
国医指南是一本很不错的入门书
学中医是为了看病和养生而不是为了考试,既然是这个出发点,我个人推荐你应该先看中国哲学(推荐道德经),学习辩证思维和了解阴阳及五行的特点和变化更为重要,中医之难是难在具有通识的思维(改变你从宏观角度去审视事物并系统思考的能力),而并非今人编订的系统学科。当你掌握了最基本的阴阳和五行的概念以后,可以举一反三或反四了,也就基本做到了通,那么就可以轻而易举的理解中医的各门学科了,记住想象力和逻辑思维力一并发挥才是学好中医的关键。
只要过了中国哲学基础概念这关,再进一步就是学习黄帝内经(可以重点关注养生这一部分内容),接下来才系统的学习: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中医内科学,针灸学等专业知识了。
本草纲目
首先你学中医药干嘛?爱好?执业?
根据你提问的能力感觉你是爱好。因此,建议你去二手书店先去买本中医学科的基础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