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病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
药物(丸,散,膏,丹,汤,片,注射剂等等,详见后面《方剂学》),针刺,艾灸,拔罐,推拿按摩,正骨,部分手术,导引气功,食疗,情志疗法......
先看《中医基础学》讲的中医对疾病总的防治原则:
预防:一,未病先防。
调摄精神形体,药物预防及人工免疫法。
既病防变。
早期诊治,控制传变。
现在的疫苗的预防接种,主要是由现代医学在承担,但最早的疫苗是中国人,传统中医发明的,只不过由于历史条件,技术条件等等诸多原因,历史上只在少数医生,少数人群中使用,被称为"种痘,栽花"等等,在此补充西医方向的教材《微生物与寄生虫学》的介绍,以及有抗菌,抗病毒作用的中草药。
下面是现代医学《药理学》讲的"抗菌,抑制病毒的中草药"。
但提取出来的黄连素单用容易产生细菌的耐药性,需要复方使用来避免。好像中药材提取有效化学成分后都有这样的问题存在。
质量合格,保质期内的纯中药的复方板蓝根冲剂(颗粒剂)治疗风热感冒的急性咽喉肿痛,笔者从小到大用过很多次 ,效果不错。
拉远了,回到《中医
基础学》"防治原则"的第二节治则。
一,治病求本。(一)治标与治本。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标本兼治。
(二)正治与反治。正治: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虚则补之,实则泻之。反治:热因热用,寒因寒用,塞因塞用,通因通用。
(三)病治异同:同病异治,异病同治。
二,扶正祛邪。
三,调整阴阳。损其有余,补其不足。四,因时,因地,因人制宜。
因人,因时,因地制宜,
这是"三维,立体"的思维方式,如果再加上"因药制宜(考虑周围实际可用的中药药材,不拘泥于固定的方子)",那就是"四维思维"了,如同西医有"四维彩超"一样。
再看《方剂学》上篇绪言,总论的组方治病原则:
常用治法"八法":汗,吐,下,和,温,清,消,补。在辨证准确的基础上,选用不同的一种或几种治法(临床上的疾病,尤其是长期的慢性病,病因 ,病机往往不止一种,常常虚实夹杂,寒热互参,只靠单纯的一种治法往往顾此失彼)。
试举两个方剂(方子),都是适于风热表证〈差不多就是风热感冒〉的。
图片还有容量,补入《方剂学》的目录。
南瓜花
旱半夏
紫苏
中医治病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药物(丸,散,膏,丹,汤,片,注射剂等等,详见后面《方剂学》),针刺,艾灸,拔罐,推拿按摩,正骨,部分手术,导引气功,食疗,情志疗法......
中医提倡更多的是防和养,
望问答出药方。
不管什么手法其实就是在疏通经络的基础上而行的,虚补实泻达到去病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