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这个问题,我与楼上有不同的意见。
第一,首先曹操肯定是一个政治家,这点是毋庸置疑的。在各路诸侯在抢玉玺的时候,只有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执天下牛耳,这是典型的高超政治手腕。还有一系列政治操作奠定了建立魏国的基础。
第二,独裁者,简言之,全天下只有一个人说了算,比如秦始皇,拿破仑等,是在统一全国的基础上成了独裁者,一个人来决定国家的走向。曹操算吗?无论从哪方面都不算。如果曹操独裁,你让孙权,刘备来拜见一下,我就承认他是独裁者。那么曹操算不算魏国的独裁者,也不是,因为他至死也没有称帝,他的上面始终有个皇帝坐着,尽管只是个傀儡罢了。但很多程序,还是需要这个傀儡来走个形式。再来,独裁者向来独断专行,但曹操确实求贤若渴,对待人才礼遇有加。你都实现独裁了,军事上,政治上,都是依靠别人的,光靠曹操一个人的智慧根本成不了这么大的,天下三分,曹操独得其二。
政治家是指那些在长期的政治实践中涌现出来的具有一定政治远见和政治才干、掌握着政党或国家的领导权力并对社会历史发展起着重大影响作用的领导人物。
曹操一定是一个合格的政治家,对东汉末年有着不可磨灭的影响。消灭了北方的众多割据势力,统一了中国北方大部分区域,实行一系列政策恢复经济生产和社会秩序,奠定了曹魏立国的基础。
独裁者是指独揽权政,根本就不会听取他人意见的人。
曹操虽然"挟天子以令诸侯",但绝对不是一个独裁者。他珍惜人才,在他的曹氏集团内部,虽然所有决策都需要看他的意思。但是,曹操绝对是会听取谋士意见,即使很多时候他心里已经有了打算。
喜欢小编的请关注点个赞,谢谢!!!
都是,政治家和独裁者并不冲突。
曹操在政治方面做了什么我就赘述了毕竟曹操政治作为,已经是老生常谈,我只说一点曹操的行政作风,经典法家酷吏的风格。
再说独裁者。
其实这个词也一开始也不是贬义,出现自古罗马共和国时期。在古罗马在大多危机时刻人民选出独裁官,为期六个月。以独裁官的意志统领国家。就像中国古典时期皇帝一样。
但是中国大多数封建集权时期的皇帝并不像罗马独裁官一样完全的一言堂。毕竟我们国家疆域广阔有些地方需要一些地头蛇,世家来管控。由此分掉皇权,辅助皇权。甚至在集权鼎盛的清朝也有皇权不下县的规矩。
而在权力核心内部也有着,很大话题皇权和相权。这两位相爱相杀以一千多年。
相权不让皇权肆无忌惮,皇权天然监控相权,让相权处理日常事务,皇权做决策抓大放小。
注意这不是现代内阁与首相,议会与总统的关系。他们虽然有平衡关系但还是皇权压相权一头的。
说回曹操,他是东汉时期的人,东汉三公九卿为具官,快成空壳子。国家的机要大事是尚书台和皇帝做决策。而尚书台的长官是尚书令。
《资治通鉴注》:汉初九卿各有所掌,东都以后尚书诸曹分掌众事,九卿殆为具官,故欲并之尚书。
蔡邕云:群臣有所奏请,尚书令奏之。
这就是尚书令为何权利巨大的原因,臣子向皇上上奏需要尚书令转达才能上达天听。
《后汉书·五行志》:中平二年二月己酉,南宫云台灾。庚戌,乐成门灾,延及北阙道西,烧嘉德、和欢殿。案云台之灾自上起,榱题数百,同时并然,若就县华镫,其日烧尽,延及白虎、威兴门、尚书、符节、兰台。
可见尚书台所设于宫内。 由于尚书近密需要尚书令转达。
《魏名臣奏》:汉时公卿皆奏事,选尚书郎,试,然后得为之。其在职,自赉所发书诣天子前,发省便处当,事轻重口自决定。或天子难问,据案处正。
尚书官员非但负有转呈奏疏之任,还可径直给出处理意见,就像明朝内阁票拟,皇帝无异议,按照其意见实施。
《后汉书·钟离意传》:显宗即位,征为尚书……帝性褊察,好以耳目隐发为明,故公卿大臣数被诋毁,近臣尚书以下至见提拽。尝以事怒郎药崧,以杖撞之。崧走入床下,帝怒甚,疾言曰:“郎出!郎出!”崧曰:“天子穆穆,诸侯煌煌。未闻入君自起撞郎。”帝赦之。朝廷莫不悚栗,争为严切,以避诛责;惟意独敢谏争,数封还诏书,臣下过失辄救解之。
如上述,尚书官员对有意见的皇帝诏命,可封还使之失效。这也证明相权不让皇权肆无忌惮证明。
综上所述谁是尚书令谁就是实际上的宰相!
因为上达天听无所不管,故而理尚书事也成为了掌控朝政的条件。而在西汉时尚书台已经是权利中心。故霍光以领尚书事,把持朝政。
《汉书·丙吉传》:及霍氏诛,(宣帝)上躬亲政,省尚书事。 而若君主意欲委臣下以全权,即授其“录尚书事”,统领尚书台诸事,代帝理政。
汉书·元后传:元帝崩,太子立,是为孝成帝。……以(王)凤为大司马大将军领尚书事。凤于是惧,上书拜谢曰:“陛下即位,思慕谅暗,故诏臣凤典领尚书事,上无以明圣德,下无以益政治,今有孛星赤黄之异。咎在臣凤。伏愿显戮以谢天下。今谅暗已毕。大义皆举。宜亲览万机以当天心。因乞骸骨辞归。
由此得知君主服丧不理政务,就以录尚书事代理君事。就像皇帝一样监控尚书台总领政务。
《通典》说明录尚书事:犹古冢宰总己之义。犹唐虞大麓之职也。
何为冢宰?
《论语·宪问》:“君薨,百官总己,以听于冢宰三年。”冢宰为内朝主宰。
《周礼》中作为天官,成为六卿之首,总管全国大事。郑玄注:“变冢言大,进退异名也。百官总焉,则谓之冢,列职于王,则称大。冢,大之上也。山顶曰冢。”春秋时以冢宰为执政之美称。
《尚书》:“冢宰掌邦治,统百官,均四海。”
何为大麓?
犹总领,谓领录天子之事。易言之就是天下职权一把抓。
再说回曹操建安元年奉迎天子,立马就给自己录尚书事。得到几近于皇权。后来司空开府掌握台阁。类似于相权。通过这一系列操作皇权与相权平衡打破,自然就是独裁者。不过有些原因比如之前提到的地头蛇等等,让曹操这类独裁者比古罗马时期的比还是差一些。
再说回录尚书事。知道其利害的话,可见刘备称帝立马诸葛亮就是丞相录尚书事,阿斗刚上台。就给开府,可见刘备所说的君可自取恐怕不是什么虚言。
觉得赞同记得点赞转发……
曹操不是独裁者,难道是自由民主人士
其实,很多人不喜欢曹操那是受《三国演义》的影响,推荐看《三国志》,作者认为曹操是“超世之杰矣”;毛主席对曹操的评价则是:“了不起的政治家、军事家、也是了不起的诗人,他创立的魏国,改革了东汉许多恶政,抑制豪强,发展生产,实行屯田,督促开荒,推行法制,提倡节俭,使遭受破坏的社会开始稳定、恢复、发展”。我想伟人这样的评价可以回答你提出的曹操为什么是政治家问题了。
曹操是一个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诗人。在汉末那个看出身的年代,以一个太监后人的身份居然能够脱颖而出,打败四世三公的袁绍,成为一方军阀,最终统一北方,没有两把刷子是做不到的!就单从迎皇帝一事来看。曹操的政治眼光就崭露头角了。说他是政治家一点不过分!
至于独裁要看从何说起了。当时的大环境下,军阀混战,群雄逐鹿,作为一方领袖,特殊时期必须有特殊手段,才能上下一致,政策贯彻始终,必须要独裁,有魄力有手段,否则很容易优柔寡断错失良机,导致灰飞烟灭。
所以不管怎么样,曹操都是那个时代的英雄,统一北方,结束了战乱。
就是做一个皇帝梦
曹操是个成功者。
曹操因为笑到了最后,所以,对他的记载和评价都是褒大于贬。
如果曹操是个失败者,被别人灭了,那即使有哪方面再出色,也会沦为世人和后世的笑料。例如袁绍、袁术、公孙瓒……
曹操难道就没办过糊涂事?曹操难道就没打过败仗?
只不过笑到最后罢了。
历史是由笑到最后的成功者书写的,所以,记载成功者自己的那些段落,往往总会集各种褒奖修辞于一身。
而实际上呢,剥去修辞的外衣,真实的曹操很可能就跟你单位的领导差不多……政治家?文学家?军事家?独裁者?可能就是个世故但却有点个人魅力的老板、校长、所长、厂长或者包工头。呵呵呵呵……